关于昆明市第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53248号建议答复的函
袁锐波代表:
您领衔提出的《关于加大打击电信诈骗力度营造昆明优质营商环境》建议已收悉。你们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提出制定《昆明市反电信网络诈骗条例》、压实部门管理责任、加大反电诈宣传力度、强化反诈技术手段的建议,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制定《昆明市反电信网络诈骗条例》建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共昆明市委关于加强地方立法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共昆明市委关于加强党委领导地方立法工作的实施意见》《昆明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等相关规定,制定《昆明市反电信网络诈骗条例》,属于地方性法规的立法行为,需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纳入年度立法计划草案。目前,最高检、最高法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相关司法解释正在制定中。同时,省级层面还未出台相关地方性法规,制定《昆明市反电信网络诈骗条例》暂不具备相关条件,待立法条件成熟,将进行充分研究论证后制定。
二、压实部门监管责任
市委政法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遏制电信网络违法犯罪的重要指示要求和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电信网络诈骗问题,坚持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强化行业监管、属地管控,压实各级各部门履行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违法犯罪和反诈宣传的工作责任,坚决铲除黑灰产业滋生土壤。
市公安局切实发挥昆明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职能职责,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通报机制,持续压实属地和行业反诈责任。建立内部合成打击和外部协作机制,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及上下游关联违法犯罪,实现打治电诈多点突破、全域推进,极大的打击了昆明市“黑灰产”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最大限度的萎缩产业链。
市委网信办严格落实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处置一体化机制,拓宽涉养老诈骗线索来源渠道,构建昆明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平台矩阵,站内开设养老诈骗有害信息举报专区,扩大网络举报覆盖范围,有效增强了网络行政执法合力。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构架违规开卡拦截策略和大数据模型,通过后台监控,增加风险提示弹窗,堵塞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过程中电话卡管理漏洞。同时,全面加强对无线电频率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打击关闭“黑广播”“伪基站”,切实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三、加大反电诈宣传力度
市委宣传部高度重视反电诈宣传工作,积极协调市级有关部门,统筹市属媒体、各县(市)区融媒体中心开展主题宣传,持续加大反电信诈骗和网络犯罪宣传力度,深入推进平安昆明建设,多措并举织牢昆明市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宣传网”,积极营造全民反诈的良好舆论环境。一是统筹指导市属媒体及新媒体平台以专题专栏、微话题、微活动为切入点,以“网上网下”结合、“线上线下”互动的形式,推进反诈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通过报道各地区开展的悬挂宣传横幅、摆放宣传展板、发放防范电信诈骗宣传单和宣传手册、面对面讲解等多种形式的反诈活动,推动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观念和反诈意识。二是在各级各类媒体平台转载转发反诈宣传片、公益广告和反诈微视频,特别是大力宣传反诈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工作经验等,指导市属媒体创作生产适应网络平台传播、受众喜闻乐见的新媒体稿件,实现内容多平台生产,信息多渠道发布,效果全方位呈现。三是针对易受骗群体开展不买卖“两卡”及不参与电信网络诈骗的专项宣传,帮助市民群众熟知诈骗分子常用手段,了解辨别诈骗技巧,提升被骗后的报警处置意识。2023年来,各级新闻媒体刊载刊播898篇,中新网等部、省级媒体跟进报道23篇,“昆明反诈中心”政务号媒体矩阵推送图文消息742篇,推送视频358条,点击量达1915万。
四、强化反诈技术手段
市公安局进一步完善市、县、所“三位一体”网格化预警拦截劝阻机制,推动预警劝阻向网格延伸,积极协调和整合资源,提高预警覆盖面,及时封堵拦截涉诈网址网页、互联网IP、手机APP、网络账号、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以及诈骗电话等,筑牢技术反诈“防火墙”。同时,建立挽损机制,实现对电信网络诈骗警情提前介入,大幅提升止付冻结成功率,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2020年以来,市公安局在省、市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立足本地,整合资源,从“打防管控治建宣”上不断取得突破,电信网络诈骗连续三年实现立案数和损失数下降、破案数和抓获数上升“两降两升”目标,2023年来持续保持“两降两升”良好态势。下步,市公安局将切实发挥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作用,统筹推进专项行动,精心组织大案攻坚,坚决深挖金主、斩断链条、切断通道、摧毁窝点,加大反诈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市民的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合力推动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取得更大成效,全力遏制昆明电信网络诈骗高发势头。
感谢您对昆明公安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