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昆明市十四届二次会议第142367号提案答复的函
林华委员:
您领衔提出的《关于优化昆明城市交通》提案已收悉。你们从城市交通实际问题出发,提出推广“潮汐车道”“拉链式车道”、实施“绿波带”管理、大力整治交通违法等具体建议,市公安局综合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协办意见后,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快推广潮汐车道”的建议
针对北京路交通潮汐现象突出的情况,市公安局交管部门前期在北京路与人民路交叉口试点开展了“潮汐车道”交通组织方式,2023年在总结提炼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借鉴上海、杭州等地工作经验,对北京路与北辰大道交叉口实施了“可变车道”的交通组织试点工作,实施可变车道交通组织方式后,该路口通行效率提升了15%,通行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市公安局交管部门将依托“智慧交管·昆明大脑”,持续对北京路、环城路等城市主干道交通流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在具备条件的路口开展“可变车道”“借道左转”等交通组织优化工作,不断提升路口路段通行效率。
二、关于“设置拉链式车道”的建议
针对二环快速入口匝道交汇处交通拥堵的问题,市公安局交管部门在学习借鉴其他城市先进经验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前期已在二环快速系统石闸立交B线匝道和黄土坡立交A线匝道试点实施了“拉链式”交替通行措施。在试点运行过程中,“拉链式”交替通行对规范匝道汇入点通行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市公安局交管部门将持续关注“拉链式”交替通行运行效果,不断总结经验做法,适时在具备实施条件且方案成熟的路口开展“拉链式”交替通行措施。
三、关于“加快推广实施绿波带”的建议
市公安局交管部门依托交通信号配时中心及“智慧交管·昆明大脑”,分析主城区主干道交通运行情况,动态调整信号控制方案,按照“外截内疏、一路一策”的思路,在通行条件较好、硬件设施完善的北京路、青年路、广福路、人民路等210条路段、628个路口实施了“绿波”协调控制,在滇池路、前兴路、沣源路、学府路、一二一大街、巫家坝路等道路525个路口实施了自适应协调控制。目前,正对 “绿波”协调控制道路开展巡查优化工作,探索研究“片区型网状绿波”试点工作。
四、关于“大力整治交通违法乱象”的建议
近年来,市公安局交管部门结合事故预防“减量控大”专项工作,聚焦市民反映强烈的各类交通秩序乱点乱象问题,围绕“秩序管理、疏导保通、事故预防”三个管理效果目标,持续强化交通违法整治,先后组织开展了“猎音行动”“三清大会战工作暨道路交通安全整治”“机动车违法停车整治”“工程运输车辆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清风行动”“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重点交通违法滚动攻坚整治”“酒驾醉驾专项整治百日行动”“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严重交通违法整治”等专项整治行动,紧盯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道路、重点车辆,采取“日常管理与专项整治、定点纠处和流动巡查、现场查处与非现场查处”相结合的方式,严格依法机动车查处酒驾醉驾、无牌无证、超限超载、违法停放,非机动车闯红灯、逆行、在机动车道行驶等易致祸致乱交通违法行为,消除动态安全隐患,净化交通环境。
五、关于“利用交通指示牌、设置硬隔离设施等方式提升通行效率”的建议
经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统计分析,昆明城市路网主要存在道路网密度规划指标不足、昆明市中心城区次、支道路路网密度偏低、道路建设推进缓慢的问题。截至2021年昆明市中心城区建成区城市道路里程2355.8公里,路网密度5.48公里/平方公里,与住建部提出建成区路网密度8公里/平方公里有较大差距。其中,一环内最高9.67公里/平方公里,向外路网密度逐渐降低,一、二环间8.79公里/平方公里,二、三环间5.7公里/平方公里,三环外4.77公里/平方公里。从路网结构看,快速路(含高速城区段)、主干道、次干路、支路(含其它小路),比值为1:2.5:2.1:6.1。与合理的路网级配1:2:4:8(无相关标准值)相比,主要表现在次干路和支路里程较少,无法合理实现对快速路主干道的交通流的疏解。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进一步加强城市路网建议,协同公安交管部门完善相关交通设施建设。
下步,市公安局交管部门将根据城区交通运行情况,持续加强指挥疏导,动态优化交通组织和信号配时,不断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并结合交通事故、交通违法规律特点,精准布警,提升交通违法查处的针对性,努力营造有序、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感谢您对昆明公安工作的关心和支持。